一场意外车祸后,曾寿莲被截去了左腿,3年后,她安装了假肢。按常理,她应忌讳别人谈论她的左腿,但她不仅不忌讳,还常常将假肢脱给别人看。看到她的坦然,一些即将进行截肢手术的人不再害怕截肢。四川来柳治疗的地震伤员米冬也是在她的帮助下重拾自信。
“慢点,别着急!”6月26日,在柳州治疗的四川地震伤员米冬穿上假肢后,扶着栏杆站起来,随后他将裤腿放了下来。看到镜子里的自己,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右腿为假肢,米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。
“你再好好练习一下走姿,即便是走路,都没有人会知道你被截肢了。”身穿白大褂的曾寿莲鼓励米冬说。
“能像你一样就好了!”米冬说。
“肯定能!”听着他们的对话,大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了曾的腿,大家这才发现,原来这位白大褂也是残疾人,也安有假肢。留意到旁人的眼光,早已习惯的她只是报以微笑。
在一场车祸中,大二学生曾寿莲截去左腿。由于其乐观心态,安上假肢一个月后,她就被为其安装假肢的广西康复中心聘为工作人员,中心希望在她的感召下,更多人能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。她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:有的人认为生活得暗淡,并不是她的生活中没有阳光,而是她将所有朝阳的窗户关上。打开心窗,心灵的视觉才更清晰。
截肢男孩重拾自信
“最初,米冬的情绪很低落,多亏了小曾。”在训练室内,看着米冬又再次站了起来,米冬的妈妈感激地说。
5月17日,在地震发生5天后,米冬才被解放军解救出来,抢救了两天才脱险。右腿因为长时间被压在废墟里,已经丧失了功能,不久,米冬就在四川某医院做了截肢手术。
看到空空的裤腿,米冬一直郁郁寡欢,即便是来到柳州,心情也不见好转。妈妈和他说话,他也只是礼貌性地应付一下。这种情况直到小曾的出现才得到缓解。
6月初,小曾到柳州市工人医院体检,当康复中心的领导知道米冬的情况后,就带着她来到爱心病房,看望米冬。
“没事,腿断了,可以安装假肢。”见到米冬低着头,小曾安慰说。
“嗯。”对于这样的开导,米冬听了不计其数了。
“像我这样,现在不是也很好吗!”小曾坐了下来,当着病房里所有人的面脱掉了自己的假肢。大家这才注意到,眼前这个俏丽的小姑娘竟然是个残疾人。
小曾边“演示”边说,接着她又穿上假肢,在病房里走了一圈。如果不是看到刚才那一幕,没有人看得出她安装了假肢。
有这么好的范例在眼前,米冬欣然接受了安装假肢的建议。昨日,米冬踏上回川的火车,自来到柳州接受治疗后,他想都没想到自己能走着回家。
也曾经历3年困惑
“我也曾像米冬那样困惑,直到我安上假肢,才感觉生活再一次精彩!”发生车祸后,曾寿莲也感到很困惑。她的困惑期比米冬长了整整3年。
2001年,从广西桂平考入广东外贸外语大学,曾寿莲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
2002年8月,刚放暑假的小曾到同学家里玩,晚上9时,她独自一人回宿舍。
因为发着低烧,她走路都是迷迷糊糊的,过马路时,只感觉自己被撞了一下,随后就浑然不知了。等醒来时,她已躺在了手术台上。手术结束后,她才知道,她被一辆货车撞了,肇事司机逃跑了,她由一位好心的保安送到医院。至今肇事司机都没有找到。
手术结束后,医生很遗憾地告诉家人,小曾的生命保住了,但是不得不将左膝以下的部位截肢。当医生说出这个残酷的事实时,小曾哀求医生:“不要给我截肢!”最终,医生尊重她的要求,做保腿治疗,期待着能发生奇迹。
从天之骄子到一位残疾人,小曾感到深深的自卑。渐渐的,她变得孤僻、敏感,甚至一天都不愿和人讲一句话。担心同学的另眼相待,小曾让家人为她办了休学手续,她回到了广西桂平。
小曾终日以轮椅为伴,但由于腿部得不到锻炼,她的左腿也开始出现萎缩。
舍弃可以更好开始
“既然没有用了,就不要它了,生活仍是美好的,而且你是家中老大,你要给两个弟弟做个好榜样!”看着她抑郁寡欢,一家人急在心上。姑姑鼓励她放弃残肢,安装假肢。
2005年5月,在家人的支持下,小曾决定放弃,做了第一次手术。手术结束后,看着难看的左腿不见了,摸着空空的裤腿,小曾依然忍不住大哭了一场。
2005年7月,小曾来到广西假肢康复中心安装了假肢。安上假肢后,她了解到只要通过自己努力练习,就能走得和正常人一样。灿烂的阳光再次扑面而来,此后,她每天都在康复中心的训练室内练习走路。
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,一个月后,当小曾步履平稳地回到家时,所有人都啧啧称赞:“简直和正常人一模一样。"
“其实,安装假肢并没有想象那么可怕!如果早就能摆脱心理负担,我就会早点安装假肢,然后继续学业。”如今回忆往事,小曾有些后悔当初做出截肢的决定太晚了。
自身经历劝慰病人
在截肢前,很多病人都像小曾一样有顾虑。广西假肢康复中心一直都在寻找一名工作者,专门为即将截肢或即将安装假肢的患者做思想工作,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。
通过在康复中心治疗,中心了解到这个有亲和力的女孩不仅善良,而且很有耐心,一致认为小曾是最合适的人选。能用自己亲身经历让更多人少走弯路,小曾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,双方一拍即合,小曾成了广西假肢康复中心一名工作者。
刚工作不久的一个双休日里,突然一名20岁的小姑娘跑到中心来“求救”。
女孩说,她的父亲就要做截肢手术了,一直都是家中顶梁柱的父亲情绪很低落,他担心失去一条腿后,一家人都会像他一样孤立无助。女孩希望能找到一名工作人员给父亲做做说服工作。
因为要求比较急,没有请示领导,小曾就和女孩一起来到医院病房。看到病床上的女孩父亲,她感觉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己一样。几句寒暄后,她把自己的“左腿”脱了下来,随后又轻松穿上,并且在病房里走了一圈。经过她的一番展示,女孩父亲打消了顾虑,心情也轻松了许多。
几个月后,女孩的父亲来到康复中心安装假肢,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小曾。
坦然面对异样眼光
不少人都不愿意做截肢手术,思想工作很难做,小曾一来,一切都化解了。
“我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,只是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对方,希望对方能做出理智选择而已。”
“一次次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假肢,是否是在自己伤口上撒盐?”记者问道。
“最初有些不适应,但是通过我,很多人能接受现实,我也感到很有成就感。”即便不是在办公室,小曾也不羞于展现她的左腿。
“每次买鞋时,服务员总怂恿我两只鞋一起试。看到中意的鞋,也很有欲望想一起试试看,我就会和服务员说,我安装有假肢,让服务员有了心理准备后,我把左腿取下来,穿上鞋子。”小曾已经习惯别人的异样眼光了,反而是她的轻松让不少猎奇的人感到不好意思。
方便的运动鞋、细致的平跟鞋,还有漂亮的高跟鞋,小曾鞋柜里有很多类型的鞋。
“漂亮的脸蛋,会令人自信,假肢也会因为有一双漂亮的鞋子相配,而更加步履轻盈。”小曾说,穿假肢也可以穿高跟鞋,还可以穿裙子。
除了工作、学习,小曾也尽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。除了郊游,她还喜欢运动,乒乓球是她的强项。同事们从来不认为她是一名残疾人。
幸福爱情不期而至
“小曾快结婚了!”在广西假肢康复中心,这个消息不胫而走。
“哪家的小伙子这么幸运?”很多人对这个男孩投以羡慕。
“人们常说,上帝是公平的,她在夺走你某一种幸福时,必然会还你另一种幸福。”小曾认为这位爱人就是上帝还给她的幸福。
一年前,小曾男友的一个朋友来到康复中心安装假肢,当时是小曾接待的。通过好友,男友认识了这个阳光的残疾女孩。采访中,小曾聊起了自己的男友,“他很独立,对我很好。”小曾很自信地谈到自己的男友,眼底的幸福更是不言而喻。不仅男友,男友的家人们也一点不介意小曾残缺的左腿,他们用最深的爱和最大的包容呵护着她。
记者毛秋雁/文 卿要林/图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